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孙承宗正色道:“臣希望陛下能让礼卿兄担任登莱巡抚一职,将来若想收复辽东,海上力量不可或缺”

朱由检听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又看向一旁的袁可立,轻声问道:“不知礼卿先生可愿再次担任这登莱巡抚一职,也能配合孙督师更好的收复辽东”

就这事儿而言,其实不用孙承宗说,朱由检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光是一个孙承宗执掌辽东的话,确实是要差上一点儿。

孙承宗与袁可立是很好的搭档,从后来柳河之役的失败来看,袁可立的离任对孙承宗的军事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战争结果看,袁可立的实战能力似乎更强,在登莱缺粮少援的弱势状态下,竟然能在数月内组合优势兵力纵横海上,战线绵延上千里,调度两镇兵马多次奇兵突袭,以反间计策反建奴女婿刘爱塔,连克金、复、盖三卫及旅顺、红嘴、望海、永宁等多堡要地,使建奴数年间蜷缩一隅无以西窥。

袁可立离任不久,孙承宗也因为柳河之败而被迫下台了。

所以若是能配上登莱巡抚袁可立的话,那确实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这也得袁可立自己愿意不是。

一时间,文华殿的目光都朝着袁可立看去。

朱由检还提醒道:“礼卿先生呐,这毛文龙的行动还是得有你的指挥才行呀,不然朕始终不太放心”

这一刻,袁可立也不再犹豫,当即拱手道:“回禀陛下,臣愿担此重任”

“好啊!”

朱由检笑道:“今后这辽东之事就尽交由你们二老手中了,朕心甚慰”

他看着这两人的身子骨都还算硬朗,活个十年八年的没有一点儿问题。

就算是后来到了崇祯年间,孙承宗也是因为城破自刎而死,袁可立则是因为孔有德的兵变才导致郁郁而终,都不算是寿终正寝。

朱由检相信,在这二人的配合之下,建奴肯定是坚持不了这么长的时间的。

他想到这里不禁暗叹一口气,现在看来的话,其实辽东的那些建奴根本就不算什么,草原上的那些蒙古部落也不算什么。

真正最大的危机其实就来自于大明内部,一个个文臣武将的,究竟又有几人是真正为朝廷着想的呢。

几乎所有人都不是想着捞钱就是想着掌权,掌权就为捞钱,如此下去,大明焉有不亡之理。

但话又说回来,崇祯皇帝或者是他朱由检,那运气也是真的差,就感觉好像什么不好的事情都让他给赶上了。

天灾、人祸、外敌那是样样都不缺,而朝廷内部也是腐朽不堪,几乎所有人永远都在看兜里有多少钱,而不管国库有多空旷。

这样的风气,要不得。

等有空了,得好好研究研究洪武时期是如此惩治贪官污吏的,这有用的东西就得多学习学习才是。

朱由检随即看向一旁的徐应元轻声说道:“徐大伴,为二位大人拟旨吧”

“孙承宗任蓟辽督师,袁可立任登莱巡抚,还有那王之臣也不要忘了,就让他先当着辽东巡抚吧”

“是,陛下”

.......

.......

待孙承宗袁可立二人离开以后。

朱由检也算是长舒了一口气,这辽东之事总算是有些盼头了。

还记得在崇祯元年的五月,辽东又发生了锦杏之战,这一仗明军大败,先后放弃了锦州、杏山、塔山、右屯等地。

王之臣这货确实不能重用,一天天净想着自己的仕途了,为人还油得不行。

等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把他的巡抚也给换了,他才是真正应该去养老的人。

刚才孙承宗袁可立二人在离开之前,又对钱粮等事商议了许久。

实际上就只需要提供银子就可以了,粮食他们能自己从南方买,因为他们自己就有方便的水路可以走。

至于火器他们辽东也能自己制造,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京城兵杖局制造出来的武器他们用着不太习惯,不如自己制造来的强,又趁手又方便的多好。

反正之前基本也都是这个模式,就算是有京城送过去的武器,在送达辽东以后他们也会加以改造的。

这让朱由检感觉很不舒坦,什么叫兵杖局制造出来的武器他们用着不太习惯?

合着就是京城的兵杖局太垃圾了呗,这怎么能行呢,你辽东的军队能自己造,那我京营的兵又该怎么办呢。

于是朱由检就开始琢磨着改进兵杖局的事情,一瞬间,他的脑海中就冒出了一个人来。

他也是后来成为崇祯皇帝老师的人,名为徐光启。

这徐光启在朱由检的眼中几乎就是全才,什么种地、火器、天文、地理、水利等方面几乎是样样精通,而且他还对军务一事也是相当的了解。

就连天启年间引进的第一门红夷大炮,也是他领头来牵的线。

但很遗憾的是,他的年纪跟袁可立一般大,可他的身子骨却没有那么硬朗。

当时已经是次辅的他,每日的工作可谓是非常的繁重。

用‘每日入值,手不停挥,百尔焦劳,归寓夜中,篝灯详绎,理其大纲,订其细节’来形容,便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

无他,能者多劳,因为他的全能,就好像什么事儿都能做一样,在加上他忠贞为国的信念,以至于什么事儿他都抗到了自己的肩上。

于是在崇祯五年底,他就病倒了,次年,病逝,终年72岁,谥文定。

这不成,朱由检连忙摇了摇头。

虽说这徐光启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是老天爷眷顾了,比大明朱家最年长的太祖皇帝还多活了一年。

可是他的各方面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

朱由检还记得当初,徐光启曾建议过崇祯皇帝要大量的引进西方技术,可是当时的崇祯皇帝都已经被其他琐事而烦恼得不行了,那儿还有空来搞这些事情呢。

现在看来,从西方引进技术确实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只是....我泱泱大明王朝,竟然沦落到要引进西方诸夷的技术,这怎么想怎么都感觉心里头不是个滋味儿。

可事实是,西方那边流传过来的火器确实是要厉害一些。

就拿引进的红夷大炮来说,此火炮已经多次打败了建奴,完全证明了其价值。

朱由检如此想着,走下台阶,在殿堂中来来回回的挪动个不停。


页面连接:http://www.puttyftp.com/txt_0_6vh6y/ov6qvcqv.html

宝书网 棉花糖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宝书网书神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