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辞别众人,夫妇二人去汾河边放马。

世民一路怏怏不乐,鲜少言语,观音婢知他心中难受,一时也不知如何安慰。虽然生在深闺,衣食无虞,可亲眼目睹“福手福足”的惨象后,心内也是五味杂陈。

沿河行了一段,世民负手而立,望着滚滚河水,一股渺小之感油然而生。“昔者我以为,身为军人,当为国而战,死有何惜!然近来偶自思省,我等拼死戍边,究竟是为谁?拨乱济危乎?抑或助纣为虐乎?”

“观音婢,其实......非我好为人先,不惧生死。我岂不知凶险乎?每有士卒战死,我均痛惜不已,彼非草芥,不当为朝廷役使无度,我所能为者,便是身先士卒......”观音婢闻言动容。

眼前的他那般高大,却又显得那般无力,观音婢上前,执之说道:“郎君大丈夫也,是妾浅薄了......”世民拥她靠肩,摇首一笑,“卿之忧虑,我素知之,汝且安心,若无胜券,我断不逞能。”观音婢颔了颔首,与他立在河畔,相依无声。

万顷惊涛拍打岸边,挟着骇浪滚滚东去。天尽头,流云涛涛,变幻多姿,一如这云谲波诡的时局。

杂役望一眼暗涌的天色,雨势将来,欲收摊闭门。小厮快步而来,客气说道:“郎君览书,邀先生过府一叙。”杂役喜出望外,于是告辞肆主,随之而去。

城北王宅,王伯当与义兄弟坐席。王伯当予以书信,说道:“此人笔力刚劲,颇有谋略,必非寻常之辈。故我请弟来家,一同见此人。”

说话间,人被带入,立于座下问好,“在下李密,问二位安好。”

“蒲山公李密?”王伯当一听,当即下座,惊愕询问。“正是不才。”

王伯当连忙请他上坐,说道:“听闻杨玄感之变,公为谋主,公生于官家,却敢举大事,我等莫不感佩。”

李密回首往事,说道:“九年之变,某曾出三计:上为北驱幽州,据临渝关,以断天子归路;中者西入大兴,扼关中以争天下;下为随近攻洛阳,顿坚城之下,以号令天下。然楚公以下计为上策,事败被杀......”说罢叹息一声。王伯当听得频频颔首:“蒲山公果善谋略!然,公何不只说上计耶?”

李密正欲答,另一人说道:“据幽州而扼其咽喉,固然上计也,然须夺于天子前,而长途行军非民兵之所长,实则亦险棋也。”

李密见他约莫二十余岁,正自惊异,王伯当笑道:“此是徐世勣,曹州离狐人士,翟公同乡也。”李密与他拱手,笑道:“某有所耳闻,昔翟公聚众起义之时,徐公慨然往从,年仅十七,真少年英雄也!”

徐世勣谦虚笑道:“蒲山公谬赞也。公侍仗下而弃官,居富贵而散家产,志气若是,世勣尤为钦佩。”

王伯当朝李密笑道:“懋功本家为豪富,与其父皆好惠施,以拯济贫乏,仁义类公也。”

三人相见恨晚,于是坐论时局,意气相投。

不几日,在王徐二人引荐之下,瓦岗寨首领翟让召见李密。

翟让者,初为东郡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破械出之,亡命于瓦岗寨,率众起义。只见大堂中,翟让正中而坐,除了王伯当、徐世勣,其旁还坐有贾雄、单雄信等人。

经过引见,李密略知几人来历。贾雄,晓阴阳占候,翟让深信其言,为瓦岗之军师。单雄信,与翟让同郡,其人骁健,善用马槊,号称“飞将”。这几人皆为元从,在瓦岗寨颇有威望。

因李密出身世家,翟让等人礼之,故设宴接见。席间,翟让考察李密,因问图存之策,李密说道:“今天下虽乱,然小王多,皆不成气候。且自杨义臣平叛以来,收降河北等地,各部溃散不安,若能说其归附,合成势力,乃能抗隋也。”

军师贾雄颔首说道:“若能说之归附,以壮声势,不失为妙策也。然,诸王拥众一方,未必肯居人下。”翟让捋须颔首。

李密听罢,拱手说道:“臣自请游说诸王,若能有功于瓦岗,则密之幸也。”初来瓦岗,他必须尽快立足于此。

如今隋帝虽南逃,仍遣大将镇压义军。若隋军尚强,瓦岗必将不利;然若隋室气数终,诸王势必争天下,瓦岗作为最强势力,无论如何都进退两难。故偏安一隅非长久之计,与其成为众矢之的,莫如壮大势力。翟让自知瓦岗诸人虽有胆略,然无谋算之才,而李密为公卿之后,涉经猎史,见多识广,自然能够见微知类,于是决心信之,因说:“诸王若能归附,壮大瓦岗寨,则蒲山公功也。”

李密自亡命以来,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诸王皆不信,如今终得翟让任重,大喜之余,郑重稽首,说道:“翟公托以重任,密万死不辞!”

这日一早,观音婢起身,却见枕边空空,因问婢子:“二郎未归寝乎?”阿梨过来答道:“昨夜阿武来过,云二郎陪客不归。奴见娘子已眠,故未禀报。”

观音婢哦了一声,于此见怪不怪,遂令人扶起梳洗。

梳洗毕,万氏携书来登门,告以不必定省之事。“阿郎与裴公通宵宴饮,二郎陪之博弈至旦,三人此刻仍未起。”观音婢令人奉茶,笑道:“原来如此,有劳阿姨通传。”

万氏递之书曰:“此为裴公取之晋阳宫,阿郎令妾交之于汝。”观音婢如获至宝,感激说道:“多谢大人公记挂。”因留万氏同用早膳。

说笑间,奴婢抬来早膳。万氏食了一口炙鸭,朝观音婢笑道:“妾本不喜食鸭,自来太原,忽然喜食之。”

阿梨闻言,遂多切了几块鸭肉予她,解释说道:“温酒及炙肉,所用火不同,则气味不同也。山西遍地有石炭,诸州人以为燃料,极有火势。故以石炭火料理饭食,气味极佳。”万氏颔首:“原来如此。”

观音婢想及一事,拭唇说道:“妾恰有一事,欲问于阿姨。”万氏忙道:“娘子请说。”

观音婢搁碗于案,说道:“如今时局困难,一粥一饭得之不易,路边多有乞食者,而府内粮粟虚费糜多,弃之实在可惜。妾近思来,莫如于门前设粥棚,施之每日所余饭食,既物尽其用,又助于贫困,岂不两全其美哉?”

万氏颔首说道:“娘子心慈,此法甚佳,妾以为可以。”观音婢笑道:“那便有劳阿姨征询大人公。”


页面连接:http://www.puttyftp.com/txt_0_6oq4h/oo2qllo6.html

宝书网 棉花糖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书虫小说战神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