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6章明郑要控制货币和贸易

年关将近,中左所的码头上依旧繁忙不减,各式船只正在港口进进出出,其中近半来自江南,那里是明郑转口贸易的货源地,太湖流域,杭州地区的瓷器,丝绸,砂糖,烟叶,棉布等货物,都是明郑大军所需,或者是日本,南洋所需的紧俏商品。

今年上半年,因为郑清战争的影响,从浙北等地私港出海的船只锐减,明郑往日本,南洋等地的贸易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等到战争结束,各地戒严基本解除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八九月份,出海贸易的最佳时间窗口已经过去。

而如今,各地即将过年,获得战争胜利,缴获了大量白银,拥有强大消费力的明郑地区,正在消化着部分来自江南的商品。随着潮州和漳州两地工坊的陆续建成,明郑在第二年,将会消化更多来自的江南货物。

在原本历史上,明郑并不具备加工的能力,只是作为商品转运的角色,每年的获利便已经超过了百万两白银。如今,郑成功正计划着让明郑补足这一能力,成为一个同时具有制海权和强大商品生产能力的手工业帝国。而这,也将是明郑真正控制白银和贸易,将来有能力发动贸易战的基础。

制海权是明郑的经济命脉之一,没有每年上百万两白银的贸易顺差,明郑的许多军政改革都将无法进行。而强大的商品生产能力,以及先进管理方式下的超额生产效率,将使得明郑对商品贸易拥有更强的控制力,这也是明郑能够控制白银流向的根本。

换言之,制海权只能让明郑和荷兰一样,在对手不够强大的时候,赚取巨额财富,只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基于这个生产力上的强大军力和金融实力,才是明郑控制货币,粮食,大宗商品,对清廷,荷兰,西班牙同时降维打击的根本。

郑鸿逵从漳州府城的“征虏大将军府”回到中左所的“郑氏海贸总部”之后,马上就召集起了人手,开始着手“航海条例”的起草。

郑成功趁着这个机会,已经和他详细介绍了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吉利几次制定和修改的起因和最终效果。英吉利,法兰西,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几个欧洲国家在政治和商业上的竞争合作关系,也大体呈现在了这个纵横东方多年的老牌海盗眼前。

当然,这些在郑鸿逵听来,信息量着实有些太大了,特别是郑成功提到,就在这两年间,英吉利和荷兰两个国家在海上大打出手,几乎每一次海战都要投入两三万水师,那些战舰上的火炮加起来,足足有数千门。

一时间无法判断事情真假的郑鸿逵拼命压制着心中的躁动,他不知道这是郑成功为了说服他扯的谎,还是真的。但是仔细一想,郑成功完全没有骗他的必要。可若是真的,那如今确实不该和荷兰人在远海开战,否则就算胜了,也将是惨胜。

只是,这些事情,自己这个大侄子又是如何知道的?难不成大哥在英吉利还有一个私生子,甚至在荷兰,在葡萄牙都有......郑鸿逵恍惚间有些后悔当初下南洋的时候,自己没有也生几个了。否则,这些消息,他一定不用到现在才知道。

在郑鸿逵看来,能养得起几万水师,几千门炮,英吉利和荷兰本土,一定人丁兴旺,富得流油,这样的地方,郑家怎么能不去抢生意,赚他个盆满钵满呢?

不过,除去这些美好的畅想之外,郑鸿逵的脑中其实一团乱麻,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没有结果,这超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索性选择了无条件相信郑成功的话,把那些不明白的事情,都当作事实,然后就发现思路一下就通顺了。

与此同时,郑成功还和他透露了郑泰将在潮州和漳州二府的工坊建设计划,以及利用明郑在丝绸,瓷器等商品上的生产优势和流通控制权,实现郑家对东方贸易和白银流向的绝对控制力,在江南,台湾,暹罗,安南等地和东南,日本,马尼拉等地之间,形成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原材料产地和手工业生产基地,以及手工业生产基地和商品倾销地之间的简单分工。

换言之,郑成功将利用“明郑”这一政治实体和“郑家”这一商业实体,通过工坊的生产优势和白银这一交易纽带,控制粮食,烟草,香料,染料等大宗商品的流向,进而对清廷,荷兰人,西班牙人同时发动一场不对称的贸易战。

在这个东方的“国际贸易”中,江南,明郑和日朝将会形成了“半三角贸易”;台湾-中南半岛,明郑和台湾-马尼拉-巴达维亚将会形成“不对等贸易”。

在这个国际贸易的北面,江南将会为明郑提供烟叶,棉花,生丝,钢铁等原材料和砂糖,丝绸,瓷器等制成品,输入大量白银。

但是,随着明郑在战场上不断胜利,清廷为了弥补不断暴涨的军费,开始大力清查欠税,搜刮地方,这些白银又将会作为储蓄,相当一部分将流回“山海钱庄”,甚至是作为政治投机,变成“救国债”,化作射向满清的子弹。

而以潮惠漳泉为核心的明郑手工业生产基地,将会不断输入原材料,生产出大量手工业品,和转运的商品一起,倾销到日本,换取白银,铜铁,硫磺以及日本生产的部分裱物。

在南面的国际贸易中,暹罗,安南,台湾等地将会为明郑提供粮食,糖料,染料,香料等原材料,明郑对这些地方,以及马尼拉输出手工艺品,获得巨额贸易顺差。马尼拉的白银将会源源不断流入明郑。

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明郑开始以海禁等理由对原材料压价,甚至是故意利用战争,全面引爆贸易战,将责任推卸到敌人的身上,这些贸易上的附属国,将毫无还手之力。

对于清廷而言,作为财税重心的江南,银根将会变得紧缺,大量原本用于出口的原材料和商品积压滞销,贸易衰退还将带来购买力的下降和粮荒,以及从贸易中获利的商人士绅对海禁越发不满。

对于西班牙人和荷兰人而言,将是粮食和生活物品的紧缺,以及各种畅销商品的滞销积压。若是他们还想要维持在马尼拉和台湾的统治,就必须和原本历史上一样,对明郑屈服。

而对于吕宋,印尼,台湾那些已经被武装起来的华人来说,拥有庞大市场和商品消化力的明郑,将是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中南半岛和日益庞大的内部市场,是明郑降低自己损失的关键,明郑作为贸易的核心,拥有更强的缓冲能力。

因此,日本和中南半岛这两个西班牙人,荷兰人,以及清廷都无法控制的地方,是郑鸿逵在发起攻势之前,首先要稳住的基本盘,他更是打算在这两个地方彻底驱逐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势力。

郑鸿逵还是第一次意识到了郑成功在商业上的整体布局,也震撼于这种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谋划。若是让他来,他或许一辈子都想不到生意还能这么做。

当然,郑鸿逵不知道的是,这个贸易战计划背后的本质,是手工业国对农业国的碾压,其中的金融手段,依靠强大武力的制海权所形成的竞争优势,都是以此为依托。

在十七世纪,谁拥有强大的手工业生产实力,并能将其转化为军事实力,谁就能无往不胜。只是,大明的手工业,商业的发达是朝廷对基层失控的结果,明廷一开始就失去了将其转化为军事实力的基础。

不过,这不是郑鸿逵该考虑的,他很清楚的是,有了这个条例背书,持有“郑氏海贸”令牌的商船不仅会和原来一样,在海上畅通无阻,还将获得更大的运输订单,“郑氏海贸”单单是卖令牌,每年的进账或许就能翻一倍,达到四十万两白银以上,台湾和南洋的大明百姓也将获得保护和更大的商业利益。

与此同时,缺乏本土手工业的南洋,台湾等地,根本无法拒绝明郑的要求,他们迫切需要从明郑治下倾销而来的手工业品,生活用品,而他们生产种植的原材料,则需要更大的市场。

有了明郑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大明在海外的百姓,又拥有商业和贸易上的优先权,和其他君主和地区的臣民相比,归属感和优越感自然产生,大部分受益于此的人对明郑必然也不会抵触。

而明郑版的“航海条例”一开始就要阻止初级原料的出售,增加购入,便是为了增加商品竞争能力,迅速建立手工业生产基地,然后向南洋和东洋倾销加工原材料得到的手工业品。

这个时期,明郑要推动手工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原始积累,贸易战其实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打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在远离本土的东亚,实力并不够强,完全不可能竞争得过明郑。

而以获得贸易顺差,输入金银为核心的重商主义政策将在长期一段时间主导明郑的对外贸易。直到,明郑的生产力水平彻底战胜竞争对手,自由市场政策才会取代重商主义政策。

与此同时,除了瓷器,丝绸等高档品之外,棉布等大众纺织品,明郑也要介入,否则无法吸收庞大的劳动力,也无法促进技术的发展。福建只有十几万顷田地,但是人口却有数百万,大量剩余人口需要被工商业吸收。

当然,作为一家只是有官方背景的贸易公司,这个条例并不由郑鸿逵来颁布,而是要出自“征虏大将军府”,“郑氏海贸”也只是被迫接受的罢了。

这也是商业公司和官方机构分离的好处之一,郑鸿逵既可以获得福建水师,南洋水师的配合,也可以暗中扶持海盗,又能在日本人,南洋和台湾等地的华侨,荷兰人,西班牙人,地方土着之间周旋,共同探讨对付明郑损害商业贸易的政策。

“郑氏海贸”如今虽然依旧是以郑家的资本为主,但洪旭,甘辉等明郑的主要官员,将领也已经纷纷出资,他们的资本将会组成不同的投资基金,以基金形式入股。而地方上同样有堡寨和商人团体以个人资本的形式,加入郑氏海贸。


页面连接:http://www.puttyftp.com/txt_0_2h42hc/olcvyoo6.html

宝书网 棉花糖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烟雨红尘小说网四库书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