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炎炎夏日,正午。

姜沃从廊下一路走来,一个人也未见到,只有滋滋蝉鸣伴随她的脚步。

六月暑热,她只从太史局前院走到袁天罡的屋门口,就闷热的难受。

怪道二凤皇帝这种常头疼、风热的人,夏天没法住在这太极宫里。

只是今年,皇帝没有去九成宫避暑,同时,也没留在宫里。

这是贞观十九年的夏天。

皇帝正在率军亲征高句丽

且不光皇帝在亲征高句丽的前线,连太子都已随军东征,不在长安此事现在看来已成事实,但在今岁贞观十九年初,皇帝刚刚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反对的奏章雪花样飞进立政殿,险些没把皇帝给淹没了。

朝臣们太过震惊,震惊到一时不知道该集火反对哪一条究竟是皇帝万金之躯御驾亲征更欠妥还是皇帝亲征居然带上太子更欠妥

说句大逆不道但是很该考虑的话那可是战场,瞬息万变刀剑无眼万一出了什么事,皇帝和太子都交代在高句丽,那一国怎么办

以褚遂良为首的朝臣们苦劝不止,甚至大有长跪不起之态,然而皇帝这回郎心似铁,毫不被谏言动摇就要亲征,还就要带上太子

谁劝也不好使。

毕竟皇帝在心里算了算自己的年纪,这应当是他最后一次机会,能够手把手教太子怎么打仗了。

而且东征高句丽这一仗,是教学最丰富的一仗这回皇帝不但调动了北方各地的府兵,还调动了契丹、奚等外邦部落骑兵。同时,早在一年前,他就在命人造运粮船、战船,各备了千艘有余是多方面布局,最后水陆并进,直奔辽东

从大方向说,可谓是陆战、水战、甚至于外邦协同作战具备。

往小里说,每一支队伍的安排具体到每一路军的骑兵、步兵、弓弩手、哨兵、刀盾手的兵种排布也都是学问。

更别提还有征兵、军需、钱粮等后勤的安排。

二凤皇帝有太多想教给太子的。

他已经手把手教了太子两年的理政,现在,他要再亲自教一教他的战事了。

当皇帝,尤其是二凤皇帝这种帝王,决定了要做什么后,群臣的反对,实在也是无可奈何了。

况且皇帝最后也算是妥协了一些他答应朝臣们,哪怕太子随军东征,也不会去太前线,他会把太子留在定州,主监军需后勤事。

至于长安这个最后方,则由房玄龄坐镇,其余重臣,诸如长孙无忌、唐俭、褚遂良、刘洎等全部随军东征,简直是搬了半个朝廷去定州。

贞观十九年二月,皇帝与太子自长安开拔,大军东征。

如今也有四个月过去了。

姜沃叩了三下门,袁天罡的声音平稳传出来“进来吧。”

见弟子进门,他把用井水浸过的凉茶往前推了推“大中午的过来,是东边有信回来了”

姜沃点头,把刚拿到还未拆封的信函递给袁天罡。

“圣人已经过了卑沙、兵临辽东城下了。”

辽东城,正是当年隋炀帝久攻不下之地。

而卑沙,姜沃把舆图跟她记忆里的现代地图对照想一下,应当是辽宁大连一带。

可见战事正在稳步推进。

这是李淳风的信,从遥远的高句丽前线,随着大军的情报一起送回长安来。长安城中为了此次大战,专门成立的分函处,今日中午将李淳风的信分到太史局来。

姜沃就立刻拿来给袁天罡了。

这回皇帝东征,李淳风也奉命随军同行。

不过,不是因为占卜术,而是因为火药,二凤皇帝要随身携带一个火药专家

在此之前的贞观十八年,姜沃终于攒够了权力之筹,一键购买了那本古之燔石记顺应时代的安全化煤石烧制、火药制备。

但事情的起初,却并不是火药,而是一盏小小的矿灯。

去岁,贞观十八年夏日,九成宫。

吴王李恪虽离京,但京中关于太子之位的流言,其实并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情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缘故就是太子之前的封地并州,突然接连发生了好几起爆矿之事,矿工伤亡不下数百人。

并州,是多煤矿、铜矿、铁矿的富庶之地。

按照唐律,矿产可私人开采,官中收税但这私人,当然也不是任何一个普通人就可以。比如这并州,既然原先是晋王的地盘,这矿产当然也大头是晋王的,剩下的一小半里大头又是英国公的。

皇帝疼爱幼子,原本将并州给幼子就是希望他过得富裕舒坦。对于矿产归属于晋王,皇帝都是许可的。

从前也无事,偏生就在贞观十八年,晋王被立太子一年后,并州接连发生了三四次炸矿事。

李治便到太史局请她算一算,是新开的矿日子不佳,所以风水不利,还是人为。

有人故意行此事来诬太子无德,以至于有矿塌地动的恶兆。

李治难得蹙眉“姜太史丞这里算着,我也已经请英国公派亲卫回并州去查此事了若是天灾也罢,需得好好生抚恤矿工的家人,多与些钱财令他们安度余生才是。”

毕竟矿工多是青壮年男人,还常是一家子父子兄弟搭伙来做工,一旦矿中出事,家小很难度日。

李治脸色发寒“但若是,我便只好请人去填矿偿命了”

不过姜沃的卦象和李勣的亲卫传回来的消息,结果都是一样的是意外。

李治郁闷愁苦了他才做了太子就有此恶兆开矿坍塌不是罕见事,但一年内塌了三处矿,而且都发生在他的并州,难道真是天意

姜沃见他愁闷,忽然想起一事“敢问太子,这三处骤然炸了的矿,是什么矿”

李治还真是被问的一怔。

家里矿太多就是这点不好,他握着的铜铁金银矿都有,乍一问还有点怔。好在他记性甚佳,很快就想起来了。

“是都是煤矿。”

姜沃立刻就懂了这确实不是人为,这是哪怕在现代施工,若是行为不当,都会产生的瓦斯爆炸

且说,姜沃是到大唐来之后,才分的清楚,什么是煤、什么是炭。

来自现代社会,不但让她有些五谷不分,对于煤、炭、矿石这些,更是只有模糊的概念。她见到的只是工业的产品,而非这些最原始的矿石。

蜂窝煤都是她小时候见过的最原始取暖之物了,还是从老家见到的。当时她站在一旁想研究下神奇的夹蜂窝煤生炉子,都被妈妈抱走了。

直到到了大唐,过起了烧炭的日子,才知道煤炭的区别。

粗略来说,所谓炭,就是用木材烧制成的,有些还要再添加竹粉等烧制,才能烧出好炭,不似直接烧木头那般起烟,上好的炭,便是没有浓烟呛人。

也就是说,要炭就总要伐木的。

怪道曾经关中也是沃土千里,但人口增多伐木无度后,最终成为了黄土高原。

而煤却是矿产,是天然形成,可以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资源。只是碍于开矿技术的限制,虽说从汉代就有了采煤的记录,但烧煤取暖一直都属于小众方式。

直到隋唐,煤才渐渐用的多了起来,而一直到宋朝,煤才彻底取代炭成为主流,号称家家石炭煤,无一用薪木材者。

于是此时大唐正处在刚开始研究开采煤矿的时代,在煤矿的辨识与选择矿井位上,都还比较落后,只能开采极接近地表,甚至已经露出黑炭来的煤矿。

那么,对煤矿开采中可能会发生的瓦斯爆炸,自然是很难有认知的。

想来并州最近刚发现了新的瓦斯含量高的煤矿,所以才会频频出现爆炸事故。

“姜太史丞想到了什么吗”

李治见她问过是煤矿后,久久不语,陷入了沉思,就忍不住开口问询。

这件事实在令他焦心。

不光是为了那些太子德不配位,才有地动灾殃的流言蜚语。更为了,那一次次炸矿,死的是一条条人命啊。

皇帝从小就教导每一个儿子,将来到了封地要爱民如子。如今李治做了太子,天下就是他的封地,天下子民自然也都是他的。

这样不明原因的一次次矿井塌陷与死亡,若能避免就好了

姜沃抬头对上太子罕见流露出焦虑的脸色,点点头“殿下,我有些思绪,但还需要几日时间,去试一试。”

送走了李治,姜沃就拿着刚攒够的筹子,买下了那本古之燔石记顺应时代的安全化煤石烧制、火药制备

她看着这个长长的名字起初她并没有在意前半段,只在意后面的火药制备,然后有些心疼系统把这本书定价这么高,居然比医书还要高。

可现在,她忽然意识到,系统是一分筹子一分货。

这本书卖的这么贵,不只因为安全的火药制备珍贵毕竟火药的基础方子在此时已经初步形成,在历史上,晚唐时,火药就应用在战场上了。

姜沃意识到自己之前是有点买椟还珠了这本书真正昂贵之处,可能并不在火药的制备上,而在前半段,安全化煤石烧制

她买下了这本昂贵的书。

心痛

哪怕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必须买的,而且现在就火烧眉毛急等着用的知识,但当钱币流出去的哗啦啦声音,并且伴随着系统的扣除一千权力之筹的提示响起,姜沃还是忍不住捂住了心口。

媚娘进门的时候,就见姜沃捂着胸口,不由一惊。走近一看,还见她眼底甚至有点隐约的泪光一闪而过,忙握住她另一只手试试温度“怎么了”

姜沃反握住媚娘的手“武姐姐,你以后多夸夸我吧。”

她没忘记,她解锁的权力之筹获取方式三上位者的肯定。

姜沃在心疼中想以后让武姐姐多肯定一下,尤其是二圣临朝和登基后,请她天天肯定,直接把系统给刷穿。

媚娘先是一怔,然后柔声安慰道“是不是你最近太累了,所以一时做岔了什么事情,被两位仙师说了几句没事啊,咱们不哭不委屈。小沃就是最好的,以后我天天夸你好不好”

系统我举报,有人拿外挂刷分,想把我的薅秃。

这一夜,姜沃熬了挺晚,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其中有些如何开凿煤矿的具体技术介绍,姜沃仔细看了一遍,就暂且放到一边去了决定以后交给专业人士。因里头提到的什么排水辘轳高低巷道,“摇车”“纤绳”她都十分陌生。

哪怕下面有简易的线图,她都大半没看懂,实在是矿井建筑学上头,几乎没有接触过。

且这些高级的矿井技术,暂时也还用不到。

最要紧着解决的事儿,便是矿井爆炸姜沃认真看起了煤矿瓦斯爆炸那两章。

原来哪怕宋代开煤技术极大飞跃,煤基本代替了炭的位置,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矿井爆炸的问题。

瓦斯看不见摸不到。

对于这种时不时发生的爆炸,宋人也只能解释为煤矿深处藏有毒物甚至邪祟,挖不到就罢了,一旦挖出就会炸开。所以每一座煤矿开采前,一定都会祭拜天地神灵,以求庇护。

直到明朝才渐渐摸清了大约是煤矿中有种气体易燃易爆,又逐渐与西洋接触,彼此借鉴技术,才有了挖洞用竹筒排引毒气的法子因瓦斯较轻自然上升,从此矿井爆炸大量减少。

姜沃立刻记录下来此法排瓦斯难在认知,操作起来倒是没有难度,只需砍竹子挖洞排气就是了。

不过,只有排气依旧不保险。

姜沃在系统屏幕上点击下一页,居然看到了熟悉的英文名戴维灯。

戴维灯,即安全矿灯。

矿井中黑暗,照明是必须得有的,但在电灯出现前,矿井里只能是明火照明。而煤矿里的瓦斯,一旦达到浓度,遇到明火就会爆炸

于是在电灯出现前,这几乎是一种无解的难题。

矿井下,尤其是煤矿下因此而死的人实多。

直到戴维灯的出现,极大改善了这种情况。

戴维灯的制作,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普通的矿灯外面,围上一层细网眼的金属网金属导热,可以把里头火焰的热量吸收掉,灯外热度达不到燃点,瓦斯也就不会爆炸了。

系统把这项技术放在这里,说明这种灯并不难做,只难在时人没有相应的科学的认识,想不到这一层。

姜沃在夜里睁开眼,望着帐子果然,知识就是最宝贵的。

有这样的知识,一张看似不起眼的细铁丝网,一个小小的改良矿灯能救多少无辜的人命啊。

贞观十八年夏。

将作监。

阎立本依旧在画室作画,于少监正在外监察各部公务,只见一个小宦官飞奔而来“太子殿下到了。”

于少监诚惶诚恐去迎接,只见太子并非自己来的,身后还跟着姜太史丞。

于少监连忙把两人迎到正堂里去,令人上凉茶和酸梅饮,然后小心翼翼问起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太子只是颔首,言简意赅“于少监直接听姜太史丞的就是。”

于少监转向姜沃,做洗耳恭听状。

“姜太史丞要缝隙极细的铁网”于少监追问道“敢问姜太史丞,是要做什么用呢要多大的铁网孔眼又要多小呢”

下意识追问过后,又觉得失言,连忙抬手,与对面的太子殿下和姜太史丞拱手致歉,又特意向太子道“非下官想要探知密事,而是,这,铁块铁板易得,铁丝网的模子却要现做,又要做拉丝板,铁丝粗细如何,大小如何,是否要留出活扣都得问清才好做。”

姜沃拿起带来的一盏提灯。

于少监方才就奇怪,太子殿下怎么还带了少见的外头粗使提灯来这种灯,宫中人巡夜都不太用的,倒是像,像是矿工们用的灯

于少监想起近来有传闻,太子为晋王之时的封地并州,近来屡屡出现矿井塌陷伤亡之事。

传言还道是太子德不配位,以至于上天示警,生地下戾气,炸毁矿场,损伤人命。

再加上春日狩猎时,皇帝曾亲口夸过吴王类己


页面连接:http://www.puttyftp.com/txt_0_2h2qhy/oq24llhc.html

宝书网 棉花糖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贼吧网四库书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